往返北京的機上閱讀。上週讀完一戰的故事,這次是二戰時期的。
A novel based on a true story. About a Jewish family that miraculously survived the 2nd world war constantly being out of touch with each other. A story of love, hope, and resilience, throughout one of the darkest periods of human history.
一位美國女孩,在高中時意外從祖母的口中得知剛剛過世的音樂家祖父是個二戰倖存的猶太人。之後在一次難得的大家族聚集中,陸續從長輩們聽到更多的故事,拼湊起來是一個悲劇中的奇蹟。在二次大戰中曾祖父母和5個兒女如何流離分隔在戰場,集中營,難民營,海外等等。在波蘭九成猶太人都不幸身亡的過程中,奇蹟似地再度重逢。作者用小說的方式書寫,將每個家庭每個人,和二戰在歐洲的節奏,交織成一段段的小故事不斷穿插。好像鏡頭從6個不同家庭開始輪流播放,直到最後大團圓時結合成一個完美的畫面。
作者的祖父是其中的老三 (Addy)。在二戰爆發前夕是個居住在法國的音樂家。故事從他想回家過逾越節卻因戰爭爆發無法成行與家人失聯開始說起。他被迫要前往巴西,在巴西因政治因素靠岸時差點被遣返回歐洲,接下來七年一直寫信給家人卻沒有回音。
書本最後一幕是全家在巴西重逢,喜極而泣,圍在爐火邊開始唱歌跳舞,一起過失而復得的逾越節
書中作者說她最後訪問的是她的阿姨Felicia,也是書中1-7歲的那個小孩。很明顯阿姨回顧過去充滿哀傷和痛苦。但最後她說,“我們,特別是全體,能活著,就是最大的奇蹟。我們是幸運兒 (we were the lucky ones)”
去年在耶路撒冷造訪大屠殺紀念館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願人們可以記取歷史的教訓
**完整分享在此
https://dushuyizhi.net/we-were-the-lucky-ones-我們是幸運兒/